查看原文
其他

2019,张近东和苏宁绽放

正解局 正解局 2019-05-07


正解局出品


勤奋的人,在冬天做着春天的打算。


农历己亥猪年临近,苏宁的年终大会上,当张近东微笑满面地历数过去一年的成绩时,许多人想起了《易经》里的一句话:君子豹变。


在中国人的传统中,君子豹变是一种了不起的境界,也是一种自我期许。意谓君子就像猎豹一样,生于普通,历经淬炼,不畏改变,最后终于开出一片新天地,大放光彩。


回看南京城里这家行将而立之年的电商巨头,复盘张近东29年的创业之路,君子豹变可能是最恰如其分的赞誉。


北京大区苏宁小店项目、国际米兰俱乐部、投资集团TMT投融资项目同获“董事长特别奖”

在新一年的电商江湖上,张近东和他掌舵的苏宁将有最值得期待的看点。



1. 辞职,下海,自己干


张近东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,独特的少年经历,他养成了处事稳重、努力坚韧的性格。1980年,张近东考入了南京师范大学,学的是最热门的中文。


毕业后,张近东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,没有成为作家,也没有选择做老师,而是被分配到南京市鼓楼区的一家国企上班。多年人才断档,整个社会对人才的渴求和尊重前所未有的强烈。彼时的他,刚刚二十出头,前程一片光明。


1984年,在张近东大学毕业的当年,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,经济体制改革力度空前,扩大企业自主权,搞活企业经营管理蔚然成风。张近东的工作虽然稳定,饭碗很铁,但薪水却很薄,一个月工资只有55.7元。


在对未来的憧憬之下,受到改革经商之风激励的张近东跃跃欲试,他试着在工作之余,做点空调安装的兼职。因为质量可靠,讲信誉,他迅速赚到了几万块钱。


但很快,问题来了,是继续端着铁饭碗,业余偷偷摸摸做做兼职,还是卷起袖子,跳到大海里有多远游多远?1990年,27岁的张近东走到了人生的一大关口。


一如闻名今日的柳传志、任正非、马云他们在面对铁饭碗与未知的市场之间做出的选择一样,他最终下定决心——


辞职,下海,自己干。



2. 每一战都可谓大战


今天的“90后”“00后”一代和那些被资本追捧的创业新贵,估计很难理解张近东此举当年所需要的勇气了。


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,这就像今天一个高材生,在企业里有着大好前途,却突然辞职,去大街上摆摊卖炸串。


在东拼西凑了十万块之后,张近东在南京宁海路60号租了一个小店面,专做空调批发,开始了苏宁的创业之路。



创业是一条荆棘路。一路上,他单挑南京八大国有商场的联合封杀,带领全员转型为综合家电卖场,恶战国美,枪挑京东,携手阿里。每一战都可谓大战,每一战都可成MBA教科书的经典案例。(参见《40年光阴,电商有战事》)


从1990年走上创业路,带着苏宁从一家小小的空调店,发展到全国家电巨头,2004年苏宁在深交所上市,张近东性格里的坚韧沉稳和对商机的把握能力,在一次次商海搏杀中展现得淋漓尽致。他本人,也成为公众口中的创业英雄。



但问题是,站在今天来回望,苏宁的早年创业路,虽然足够成功,但究其本质,还都是传统商业模式的竞争。未来,还有更大的挑战和市场,在等待着张近东。 



3. 黄金一般的年代


中国人的电子商务之路,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。


在2000年前后,影响今天电商格局的一大批企业如BAT已经陆续创立。李彦宏从美国跑回来做搜索引擎,马化腾做腾讯,马云创立阿里巴巴。这些今天还活跃的大佬背后,有如恒河沙数一般的电商创业者和实体店,死在了路上。


当时,在南京城里稳扎稳打的张近东,目光还集中在传统卖场上,一心想着把苏宁做得更强更大。那几年,在经历了空调市场白热化的竞争中,他正筹划带领苏宁经历第一次大转型,从只卖空调的专业零售,转型到电视、空调、洗衣机统统都卖的综合家电大卖场。


每一个苏宁员工,都知道了张近东要在全国“3年开1500家店”的目标。最高峰时期,苏宁以平均每两天开一家新店的速度在扩张。2006年5月1日,苏宁一天内同时开张32家店,创下中国家电连锁单日开店最多的纪录。



张近东的一系列新打法,改变了中国零售业的玩法。为了提升用户体验,张近东毫不手软。在2002年的“十一”黄金周,他给北京苏宁卖场的每位保洁发了3000元奖金,要求24小时保洁,结果员工们每天擦7遍地,地板干净得可以当镜子照。


在今天的许多企业史里,九十年代中后期到二十一世纪初,居民收入大幅增长,消费潜力释放,房地产欣欣向荣,苏宁经历了第一次重大转型,连锁实体店也经历着黄金一般的时代。


许多人也没有注意到,从2004年,苏宁在深交所上市之后,他已经悄然拿下了中国的诸多第一: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品牌、《福布斯》榜上排名最高的中国零售企业,同时排名第一的中国民营企业。


2004年,苏宁在深交所上市


而彼时的电子商务,看起来还前途未卜。事实上,当时的网络购物体验,完全可以用“一塌糊涂”来形容。


1998年,在马云带着十八罗汉在杭州创立阿里巴巴的同一年,中国的电子商务先驱8848曾策划过一次72小时网络生存。12名选手绞尽脑汁,通过网络仅仅只买到了永和豆浆……网络支付、物流快递,在那时几乎还是天方夜谭一般的事物。


那些年里,易趣、淘宝、当当、一号店、京东,这些电商陆续起步,各有生死。在当年PC互联网环境下,马云的淘宝交易额已经在节节攀升,注册用户以亿计,但电商还只能算是在逐步蚕食传统卖场的蛋糕,远远没有到生死的地步。


当年乔布斯曾经对百事可乐总裁斯卡利说过的话: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,还是跟着我们改变世界?这一句话,放在张近东身上也许就是: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,你是想一辈子卖电器,还是改变中国零售业?


如果张近东只满足于卖家电,那么张近东就不会是张近东,苏宁也不会是今天的苏宁,更不值得被我们反复咀嚼。



4. 触网再造,重生!重生!


张近东的苏宁触网有点姗姗来迟,在中国电商开始崭露头角之际,他就开始思考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。最终,在2009年,苏宁确定了“科技转型,智慧服务”的十年发展战略,全面触网。


2010年2月,第一版苏宁易购正式上线,开始试水电商。各种数据显示,消费者舍实体店而选择网购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。


在传统的几家大型连锁卖场里,苏宁是最早一批意识到互联网前景的,也是最早以倾尽全力之势,拥抱互联网的。



不过,张近东对互联网、电子商务的理解,依然有着自己的立场,“它不还是零售吗?只不过它用了互联网这种新科技”,再进一步,电子商务不过“是新科技的又一次机会”。


站在今天的立场回过头来看,2010年左右,对中国零售企业、电商企业来说,不仅仅是一次错过了也没什么关系的机会,而是一次不容半步差池的生死考验。


当时正是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关键时期,用雷军的话来说“站在风口,猪都会飞”,雷军抓住了这个机会,成就了小米。诺基亚、摩托罗拉、当当、一号店、易迅,没有抓住。


2012年,苏宁正式启动O2O转型。苏宁内部爆发了创业23年来持续时间最长、争议范围最广的大讨论。在这一年,苏宁集团层面就做了60场关于转型的讨论会,但往往是刚形成共识,又推倒重来。


幸运的是,张近东再次展现了他对时代趋势的把握能力。他的决心一如当年辞职下海创立苏宁,后来又带领苏宁从专卖空调转型综合卖场时一样坚决,苏宁“科技转型,智慧服务”的十年发展规划得到了坚决地贯彻。


2018年2月8日,张近东体验AR电子橱窗和颜值机


苏宁拥抱线上,走线上线下融合之路的变革价值,大约从2014年才开始全面体现。这一年下半年,苏宁业绩逐季反弹,全年盈利9亿多,同比增长达550%。


此后,苏宁的脚步越来越快,2016年、2017年净利润达42亿,2018年净利超过127亿。



5. 铁榔头郎平的惊叹



这次转型的成功,不亚于经历了一次新生。


两年多前,郎平曾到访过苏宁。在苏宁走了一圈之后,昔日的“铁榔头”不禁惊叹,没有想到苏宁是这么的科技感十足:大数据运营、自动化物流基地、无人店等等,这些完全打破了她印象中的苏宁形象。



在2017年的一次公开演讲里,张近东坦承当年启动转型之时,苏宁拥有近千家门店,如此大体量要转型互联网,国内国外都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,虽有非议和质疑,但坚持了下来。


事实上,许多人没有意识到今天在中国民企里,苏宁早已是规模仅次于华为,位列中国500强民营企业第二,沉稳中隐隐透出愈来愈璀璨的光华。


一个叫“木楚”的自媒体创业者,惊讶地发现,他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苏宁,买东西,上苏宁易购;周末逛逛苏宁生活广场;看足球,有苏宁的PPTV;做融资,有苏宁金融;去上海出差,住苏宁宝丽嘉酒店……这些互联网场景,新的流量入口,成为同行难以撼动的稀缺资源。


根据公开资料,苏宁全产业拥有着超过6亿的会员,和超过11000家的互联网门店。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据。


在中国做企业,有时候就像是跑马拉松,速度固然重要,但紧咬领跑者,不掉队,等待最后几百米冲刺反超更重要。



6. 一次振奋人心的对话


四年来,张近东与总理见过三次面,最近的一次是2018年11月30日。


在南京的苏宁总部,总理现场与一位安徽凤阳的苏宁店主视频连线。这家店主,过去在镇上开小卖部,一年最多挣五六万,2018年加盟了苏宁零售云店后,全年估计能挣到30万!


总理听了很激动。他说:


前几年有人曾担心甚至质疑,网购会对线下实体店造成冲击,但苏宁的成功转型证明,线上线下并非不能相融,反而会相互带动、相互支撑。苏宁现在已经走在了“云”端,但仍能脚踏实地。希望你们更好运用云平台,彻底打通生产、销售和物流环节,要像孙悟空一样,既能腾“云”驾雾,又可“钻”进消费者心里。



这意味着张近东于2017年首倡的“智慧零售”不仅是得到了行业同仁,也得到了最高决策层面的认可。


在2019的年会上,张近东特别提到了总理的“孙悟空”之说,认为这就是“对智慧零售本质最形象、最清晰的诠释。”



数年之前,中国的电商大佬几乎无一例外都高估了技术的力量,忽略了线下场景的重大意义。随着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、物联网的演进,整个行业才逐步意识到,任何线上的技术,最终一定会落到线下场景。曾经被许多人视为累赘、负资产的线下门店,价值正在得到重估。


线上线下的边界开始模糊,宛若两条川流不息的大河,在“智慧零售”的风口汇合了。



7. 年轻人有未来,企业才有未来


年终大会上的张近东,洋溢着自信与从容。他有这样的底气,在2018年这个被媒体渲染为“最困难”的一年里,张近东带领下的苏宁却逆势上扬了,仿佛在以多年苦练的内功,打出了一招痛痛快快的降龙十八掌之飞龙在天。


而其他的电商大佬的日子几家欢喜几家愁。阿里是喜,马云“意外”地宣布退休计划,双十一里再创新高。京东是愁,先是六六发文怒斥京东卖假货,接着刘强东身陷“性侵”风波。拼多多成为新贵,但刚过新年又暴露出风控重大漏洞。


中国经济野蛮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,互联网的江湖格局已经日渐清晰。在过去的一年,一系列围绕智慧零售的布局以势不可挡之势涌出:零售云、苏宁小店、苏宁拼购、苏宁推客、苏宁极物、苏鲜生、无人店,或深耕社区,或抢滩县镇,或引爆社群,一个接一个成为市场热点。



2018年,苏宁全年新开 8122家店,12月一个月就开了1600多家店,全年平均每天开店22家。相比于当年传统的连锁经营模式,这样的开店规模和速度,令人惊叹。放之世界商业史,也可能是绝无仅有的,堪称里程碑。


“年轻人有未来,企业才有未来”,张近东在苏宁的大会小会上,反复强调一定要给年轻人机会,苏宁要打造“80后总裁、85后总经理、90后总监”的年轻化管理团队。在苏宁的团队里,有超过八成的“干部”是80后、90后。



更显气魄的是,经济下行压力加大,许多实体店、工厂裁员过冬,2018年苏宁却新招了6万多人,今年还将再招8万人,员工福利也是在稳步“李嘉欣”。


保增长,稳就业,是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,关系民生和国运。苏宁此举,可谓一举三得:既满足了企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,又提前为布局未来储备了人才,更重要的是为中国经济发展大局担起了自己的社会责任。


苏宁,豹变为智慧零售的弄潮儿。


此时的张近东,已经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。他提出“极智”,新一年,苏宁要发展的速度,也要发展的内涵。落实到具体目标上,新一年苏宁则将保持40%的复合增长率,销售额突破5000亿。2020年年活跃买家则要超过1.5亿,人均年消费超过4500元,全年新开店15000家。


他会实现这个目标吗?从苏宁这几年的惊艳表现看,答案是肯定的:会。



8. 凡为过往,皆为序章


在中国的电商大佬中,张近东是一个异数。


在各种媒体、八卦中,当“马爸爸”、“国民老公”、“奶茶妹妹”这些打趣,围绕着其他电商大佬的时候,严肃、不苟言笑的张近东,看起来实在是太低调,太佛系了。


即使是在当年转型电商时,苏宁曾饱受资本市场质疑,认为他的举动“看不懂”。张近东的回答怼意之中,颇有佛系:“他们看不懂我——这样也挺好,我不需要那么多人看懂。”


可以发现,随着转型的深入,张近东对互联网的理解也越来越深。在一片“颠覆”和“取代”声中,他敏锐地认识到:互联网和实体经济,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概念,关键在于运用和驾驭。


某种意义上,企业家的性格决定着企业的命运,有什么样的老总,就有什么样的企业。回顾中国近三十年商业史,张近东的苏宁是极少数能够在一次次变革浪潮中活下来,而且越活越强大的企业。


从200平米的小店,到大卖场,从空调专卖到综合家电,从线下到线上线下融合,张近东在一次次关键时期壮士断腕,重新出发的勇气,绝非泛泛之辈可以做到。



凡为过往,皆为序章,一切的成绩都是过去,一切的现在都是为了未来。毫无疑问地是,从根本上来说,苏宁的未来系于中国经济的未来。在“中国还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,至少5亿人还未用上马桶”的当下,中国经济的动力和潜力有多大,苏宁的想象空间就有多大。


“古之成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。”在年会发言的最后,张近东引用了宋朝大文豪苏东坡的《晁错论》中的一句话。这句话其实也在无意中道出了张近东性格中最根本的底色。



正解局现推出“正解局订户问卷调查”,欢迎各位朋友填写!点击正解局后台菜单“勾搭局长”“问卷调查”子菜单或回复“问卷”即可获取问卷调查二维码,感谢支持!


商务合作 QQ:331234769


1. 重返第一的微软输了未来

2. 拼多多生死24小时

3. 百度病急乱吃药

4. 世界互联网的未来在印度

5. 快过年了,我的钱还能要回来吗?

6. 《啥是佩奇》刷爆朋友圈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